一、统筹安排,做好规划
数字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质量是今后档案工作的一个方向。在选用计算机及外设时,应考虑数字化档案的数量,扫描的速度、数字化质量及经济价值,选择具有先进性和易于维护的产品。此外,与该设备相配套的扫描软件也要具有前瞻性,一款好的扫描软件不仅可以扫描各种不同的纸质资料,还可以帮助进行图像处理,减轻后期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扫描质量。

二、树立质量意识,制定数据加工规范
需参照《纸质档案数字技术规范》的规定,数字化制度是有效保障档案信息数字化质量、提高数字化工作效率以及保障数字化文件安全性的基础性工作。档案部门在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应根据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规范标准,使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切实保障档案信息数字化质量,提高数字化效率。
三、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加工方案

四、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加工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数字化加工涉及计算机软硬件与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档案基础等知识,对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员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因此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档案相关:
美国国家与档案与文件署前署长詹姆斯.B.罗兹指出:档案中包含了数量巨大的关于人民、组织、社会和经济发展、自然现象和事件等的情报,对于描述国家历史的完整面貌,是无价的原始资源。作为国家和历史的资源,档案在促进人民对其自身的了解和形成民族意识方面有着强有力的影响。